-
川西高原上有着众多大草原 相对于那些著名的大草原而处在川藏北线上的龙灯草原似乎不怎么被人关注到 它就像一个藏在闺房中美丽的藏族姑娘 不深入草原 很难发现那如画的风景 热情淳朴的牧民 还有那些神奇的传说 令人着迷
回城后的许多天里 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身影 夜幕徐徐落下之余 一众众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牧场逐步向黛青色的夜空中隐去 坡地上星星点点的牦牛也向着牛圈移动着 一个牧牛少年向我迎来 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 寒风吹起他的短发 围巾随风飞舞
这少年便是11岁的他青加
传说格萨尔王当年在龙灯草原上搭建了一座全藏区最大的直径约近百米的帐篷用于点将 还接来了妃子和父母一起居住 不幸的是他母亲长眠于后山之上 为纪念英雄的母亲 将士们在后山插满白旗 后人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添置经幡 越积越多 蔚为壮观
长风呼啸 梦里吹角连营 泪洒至亲魂
牧人对牦牛的情感是无法言说的 在最冷的天气里 牧人们自己挨冻也要给病弱的牦牛盖上一块裘毯 扶着牦牛角喃喃唠叨几句 跟家庭成员一样一样的
四月的龙灯牧场 依然经常飞雪漫天 班玛德吉将山坡上的牦牛赶回牛圈 并给它们喂食有糌粑粉的酥油汤茶 以增进御寒力
威震寰宇的雄狮大王格萨尔是古代藏族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据说是莲花花生大士的化身 他是古代藏族的英雄 他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格萨尔王东征时曾在龙灯草原安营扎寨 点将练兵 遥想当年这里曾金戈铁马 旌旗飘飘 英雄们从这里开拔奔向四面八方......因而这片草原在藏语叫作“格萨尔通” 意为“格萨尔王征战过的草原”
三岁半的拉加措紧紧的依偎着父亲的身边 眼神中对我们这些山外来客充满着好奇
牛的驯养历史大概在距今3500至4500年前就开始了 而在这片高寒缺氧的土地上 牦牛以憨厚 忠勇 悲悯 尽命的品性成为藏族人民密不可分的一份子 并且深刻地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 承载着他们的善良与勤劳 坚韧与厚重 成为青藏高原上一个独特的象征和符号
皑皑白雪 加上强烈的紫外线 刺痛得我双眼难以睁开 一小女孩在原野上骑着小自行车自由的玩耍着
这些我们缺氧的土地上 却是他们自由的高地
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常在泉水边洗头 一日将一块翡翠头饰忘在泉边 第二日寻去时发现已形成一个碧波海子 她洗掉的头发也变成了海子中的水草
湖中间的水草在湖边四周的草还是黄的时候 它就已经是绿的 而当别的草变绿的时候它却变成黄色的了
传说湖中的金草是吉祥之物 时节合适 有缘人还能找到印了六字真言的金草
他青加告诉我说他家96头牦牛里他最怕这头白牦牛了 说它脾气不好 角还很厉害 会顶人
夜风中的白牦牛正扭头极目远方 挺立的犄角像插在头上的两把尖刀 平静沉默着 却威风凛凛
亚玛呷他身材高大 胸膛像雪山一样宽厚 女儿连奔带跑的紧随其后 在人烟稀少的雪域高原 仍怕一眨眼就跟丢了再也找不着似的
|
|
-
说起“走婚” 首先想到的是泸沽湖的摩梭人,但绝没想到在泸沽湖数百公里之遥的鲜水河大峡谷中还保留着比摩梭人更原始的走婚制度.
为什么在这样两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中保留着同一种婚姻制度,这是必然还是巧合呢?
进入峡谷的路修在半山腰 除了弯道多些已经很好走了 我却突然有些失落 甚至怀念起那些艰难的路 如果失去路的平直 没有泥石流 塌方滑坡 冰雪大雾 没有另人心惊胆战的急弯 急上下坡...... 那我们还能看到走婚这种习俗吗
我们总是歌颂开放 与时俱进的时代快节奏 抨击保守 封闭 但保守 封闭也有好处 那就是避免同化 保存独特性和多样性
在这一带拍摄 我发现只要离开柏油公路 就有精彩的东西
我们知道 大江大河是文化的摇篮 文化是沿江河传播的
鲜水河是雅砻江的上游 而围绕泸沽湖的前所河先汇入理塘河后注入雅砻江的下游
尽管泸沽湖与鲜水河相距很远 但它们都属于雅砻江流域
鲜水河峡谷山间不同的海拔高度 由于气温和降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土壤等垂直分布地带 比如河谷气温高适合农耕 山间或山顶是草场只能放牧 所以这一个很独特的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放牧和农耕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做 一个家庭最好有两个以上的劳动力 而母亲家的不分家的走婚制极好的适应了由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生产方式
这是环境的选择 谁最适合 谁就会留下来
两河口电站的建设 水库蓄水 这些百年的老寨子终将成为水下遗址 拆迁的原居民也只得搬迁到山上修建新式房屋 我的心也像这残垣的光影 沉了下去
在那些规划者审批者眼中 雅砻江 鲜水河不过是地图上的一条线 是一堆水电蕴藏量的数字......他们无法感受那里村寨的美 那里的文化 那里鲜活生动的人......他们怎么会为走婚这种文化停止建设大坝的步伐呢
鲜水河大峡谷的走婚制延续了几千年 为什么要在我们这个时代消失呢......
鲜水河的走婚方式是有情男女中的男方待夜幕时分需徒手爬上城堡式的藏房 日暮而聚 晨晓而归
走婚的基础是两情相悦 不需要两人白头偕老 永不分开 因此较少考虑金钱等因素
世界上其他人类社会大多数选择了一夫一妻这种婚姻制度 据说其中的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后人们为了财产的继承必须明确孩子是谁的
这些高达四五层的梯形房屋完全是石砌的 高大 厚实又壮观 宛如欧洲的城堡 错落有致的散落在鲜水河边的阶地上 在周围大山林立的山谷间仿佛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古时候 这里是女性王国的统治区
鲜水河流淌的是女性文化
那些丢失很久很久的记忆 都已被初春的雪染成
茫茫灰白
古老的走婚制在这得以保存下来 是因为这里闭塞 远离交通干线(直到1974年才修通第一条简易公路) 由于它夹在东西向的川藏线317和318中间 这东西向的两条川藏大通道带来的新文化淹没了南北向的沿雅砻江流域分布的古老走婚文化 剩下两个孤岛 鲜水河与泸沽湖......
多吉让我进屋看悬挂在房梁上的猪 说已经腌制有五十年了 他们只有在重大的日子里(或者老人去世)才会舍得吃
其制作过程是将整猪勒死后掏出内脏填充谷物香料 每一处开启的切口缝合好 面上都会用当地黄泥封严并进行烟熏
一只整猪挂在自己的房梁上 对扎坝人来说这不仅是美食 还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存放越久越说明这户人家家底殷实
走婚制男女各自住在母亲家 与兄弟姐妹和姐妹的孩子住在一起 终身享受大家庭的亲情和关爱 大家齐心协力合力维持一个大家庭的运转 个人的压力不大
一夫一妻制发展到今天 面临的问题的确越来越多 例如缺乏亲情 资源短缺 老年社会等等 婆媳 妯娌 财产等关系日益复杂 最终大家庭难以维持 人类开始分家 家庭建构也越变越小 直到极限(三口之家 )......
凶猛的藏獒不断的窜起 不断的嚎叫
天阴了起来 一会就飘起了小雨
不知为什么 突然一种孤寂感袭来
这个老寨子仿佛在另一个星球上 它的周围一片荒芜
它们还能存在多久......
大峡谷适于农耕和定居的土地“峡谷绿洲”非常有限 并早各有归属 即土地是定量的 不会增长 一个家庭的成员若想通过分家 分土地 盖新房 一代又一代走几何级数的无限扩展道路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生存只能选择一种周而复始 自平衡的模式 通过走婚这样的婚姻模式 维持了一个大家庭 避免了建新房 分土地等占有土地之举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人口的增长率
走婚最大的好处是住在母亲家 不分家 大家一起劳动 只有大家庭 才能富起来 才能在大峡谷中生存下来 这才是横断山区走婚的真正意义
洛布次的新屋落成 村里男女老少都会来庆贺 大家一起舞动着锅庄 通宵达旦
当我凌晨一点离开时 那欢乐声还回荡在山谷
我们能感受到这里男女之间 较少外面世界中那些文化所造成的压抑 他们生活得更为轻松和自然
斗转星移 世事变迁
那些牛儿却还坚守在被弃的老屋前谨慎而又好奇的张望着每一个进入峡谷的陌生面容
这是下扎坝德米村唯一的小卖部 村民们在午后闲暇时会聚到小卖部天南地北的摆着各式龙门阵
当我们聊到老寨子那些曾经的过往 店主满带苦笑又无奈的说着“现在不走婚了 我们搬上来要建新屋 而老屋一个平方却只给补700元 唉......”
而一身时尚打扮的九零后彭措默语听着 仿佛我们聊着的是一个相当久远的故事 而作为新生代的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城里的那些缤纷绚烂
人类就是这样 不同世界的人都相互好奇和向往着
我们向鲜水河告辞
残碉静默 老树不语
鸟儿成双 恋恋不舍
|
|
-
“冰雪共融欢乐同行”第33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
栖凤台与《锦鲤》
《锦鲤》与温度表
《锦鲤》
温度表
《琴音情暖》
《飞雪迎春到》创作灵感来自于冰雪匠人对冰雪文化的理解与诠释。雕塑中以女性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解开了冰雪文化的神秘面纱,用女性的妖娆与灵动,展现了雪文化的柔美与纯洁。少女头部灵动,周身环绕的传统祥云符号,表达了人们对瑞雪兆丰年的敬意之心;两旁灵动的珊瑚与飞舞的雪花,传递着冰雪之都送来的吉祥祝福;身旁半卧的报喜鸟,用高亢的音调,为中华大地唱响丰收喜悦的篇章。
第33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主雪塑《华夏神龙》主塑《华夏神龙》坐落在雪博会“盛世华章”景区,长116米、高33米,用雪量达3.7万立方米。作品整体刻画生动形象,龙头高昂挺拔,龙身粗壮有力,龙爪奋力张开,龙尾灵动跳脱。神龙从画卷里飞跃而出、腾空而起,冲破影壁,飞升九天,用它的精气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之梦,并寄托着雪雕匠人期盼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
《雪域精灵》本届雪博会第三大雪塑——长 33 米、高 14 米的《雪域精灵》。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懵懂的孩童对大千世界的好奇与探索。雕塑中的小顽童带着懵懂与童真,怯怯地抬起半个头来观察这个大千世界。据张宁阁介绍,《雪域精灵》用精美的雪雕工艺表达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如何通过细节来呈现出孩子渴望与好奇的眼神很难。懵懂害羞、好奇与探索、怯怯地半抬头观察,就像小时候一样,这个雪塑一秒带你穿越回童年。
-
-
中国亭园整体以亭为主题,追溯中国"亭"的发展历史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以陶然亭、醉翁亭、爱晚亭、牡丹亭等34座或古朴厚重、或灵巧轻盈的亭、廊、榭、阁按照1:1的比例复建于园内,栽植各类树木10万余株,成为目前国内以亭为主题的、占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主题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遍赏中华名亭的独特游览胜地。全园由八个分区组成:游目骋怀区、霜天红叶区、返璞归真区、清斯濯缨区、宁静澹泊区、寄情自然区、秾艳凝香区、怀古感今区。每一分区体现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与理念,并与八大名亭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人们以不同的文化氛围,别样的游览感受。
伴随疫情的逐渐衰减,迎来哈尔滨-中国亭园的开放。经过亭园游览实行预约管理规定:“在线预约”。1号门,出示“预约二维码”进行核对,排队需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离。进入景区正门,需配合工作人员测温、扫描“龙江健康码”,显示绿码后,佩戴口罩方可进入。
进入清幽典雅的哈尔滨-中国亭园。缥缈古音冲淡疫情的阴霾,湖光倒影清波微漾迎游客,花无语淡雅依旧香沁衣袖。
冠云亭,原亭位于江苏苏州留园,为观留园三宝之一冠云峰而设。冠云峰传说是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后来几经周折,到清代被石痴留园园主盛康购得。他为了可欣赏此峰,特意在石峰周围建造了一级亭台楼榭,并以“冠云”来命名,可谓匠心独运。
陶然亭,原亭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年间,工部郎中江藻奉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群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小亭颇受文人周侯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百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荷风四面亭,原亭位于苏州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初年,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中的这幅对联巧妙地点出了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说出了春夏秋冬四季。
饮绿水榭,原址位于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系北京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谐趣园是乾隆时仿无锡畅园建造的,园内一池碧水,亭亭相连,凌架于湖心的饮绿水榭,传说为慈禧钓鱼取乐的地方。
濠濮亭,原亭位于苏州留园,《世说》:“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亭借以为名。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沧浪亭,原亭位于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世界文化遗产,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千古留名。
水流云在亭,原亭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该亭造型精巧,比例完美,是清代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清介亭,此亭原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公祠中,亭内有古井一口,名“廉泉”,取清正廉洁之意。2014年,中国亭园复建此亭,时逢当下廉风日盛,吏治清明,借唐朝文学家元结所做小品文《自箴》中“与时仁让,人不汝上,处世清介,人不汝害,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子。”取“清介”二字,以名此亭。
映波亭,原亭为四川省绵阳市西山公园湖心亭。西山公园内更为著名的是子云亭,为何在中国亭园内未修建子云亭而修建映波亭不得而知。子云亭是为了纪念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而建造。因唐时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而名满天下。
冷泉亭,原亭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前,最早建于唐朝,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一直是诗人们流连忘返的处所。白居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苏东坡“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乐回来”,更是这里的常客。原亭早已不存,现在人们看到的亭是清代人仿原物格调重修的。
颐和园长廊,此长廊北京颐和园长廊中的一段,原廊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情节。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公园借助低洼地势蓄水成湖,通过神奇峰、如意湖、四大绿地分隔空间,配建一座拱桥、一座平桥、一座曲桥,让游客临水而观。
爱晚亭,原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山行》,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亭棂系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幽赏亭,原亭位于上海市古漪园北隅,清代沈元禄《猗园》中记载:“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堂后植桂,中秋赏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广寒宫中。”中秋之夜登亭远望,如置身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明代时园主常与家人登亭观赏夜景,故称此亭为幽赏亭。传说因亭内发生了园主独子闵世禄与侍女红儿的悲情故事,又被称为“幽伤亭”,令人扼腕,顿生幽情。
方胜亭,原亭位于北京天坛公园,该亭是天坛古建仅存一例。“胜”古意是妇女的一种首饰。“方胜”是连合两斜方以成形者曰方胜。方胜亭由两位方亭套合成一体,不仅平面呈现为套方形状,木架结构也巧妙,科学的联为一体,十分精巧。套环、套方,寓意吉祥、圆满,正是体现乾隆皇帝建亭为母祝寿的初衷。
兰亭,原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原亭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
道山亭,原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乌山风景区,是宋朝福州知府程师孟上任后所建,并约请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作《道山亭记》,记述乌山风景和福州面貌、风土民俗。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原亭位于山东泰山中天门北,因亭前有秦始皇册封的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桥,北邻朝阳洞,建无考,明清重建。
可亭,原亭位于江苏苏州留园。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1953年整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影香亭,原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始建于明洪熙年间,原名“见梅亭”。后由清康熙二十四年滁州王赐魁易名为“影香亭”。影香取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木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此亭周边景色影、香皆备,以此名亭,既符其实,又富诗意。
图集仅展示开放区域亭榭及其他。
|
|
-
翁丁佤族部落地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民族乡境内,离缅甸30多公里,可以说是边寨吧。这个寨子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共有100多户,是我国最后一个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部落。2019年初带着敬意而神秘的心情探访了此地。说敬意是因为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学生时代传唱甚广,至今记忆尤深,说神秘是因为这是一个从原始部落直接迈入社会主义时代的族群。整个寨子被群山环抱,古朴神秘,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保存有佤族古老的祭祀习俗,木刻记事、剽牛桩、佤族图腾、能与天神对话的木鼓、茅草民居房、粗犷奔放的佤族歌舞及传统编织、传统民族服装等,这些传统文化构成了翁丁佤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主要风格。2006年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当地政府实施脱贫攻坚战役,在离此地不远处修建了新的村落,大部分村民已搬出住进新的民居,只有几户还在村中。
进村的路两边木桩上祭祀的牛头骨给人神秘之感
牛头寨门
寨子周边插满了剽牛桩,大概是宣示领地的意思吧
村寨全貌
与天神对话的木鼓
民居上还留有婚庆的喜字
茅草房里空间很大
村里唯一一个池塘他们叫白云湖
祭祀神林,有些阴森恐怖
还有村民在此生活劳作
女神图腾,上面用木刻符号记述佤族的传说
佤王府,今已物是人非
村里售卖传统手工织品人家
本村佤族歌手,一个人的天然舞台
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
不远处新建的佤族村寨,整齐有序
但愿真脱贫
-
2月26日0时起四川省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疫情控制正朝着好的方向在进展 然武汉依然在哭泣...... 在这一场令举国惶恐阴影还未完全散尽的日子里 歌功颂德尚显太早 我更愿意去关注一座城市中百姓那些真实的面孔 倍感亲切 令我动容
3月2日 封城期间我晨跑的屋顶平台 冷风中和着小雨
疫情还未真正过去 回归正常生活又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事情 然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生活重启 是在替被自己荒废的昨天 在活着
进入新世纪后 成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也成为了富有活力的新城市
2月29日 一对旅客在火车北站广场前 而我也更喜欢这样还保留有上世纪痕迹的城市
仿佛时光不曾远去 那些朴实无华还在眼前
2月28日 天未破晓 打卡一族已悄然穿越隔离带 重复着每日的拼搏
上世纪的许多建筑正在被一栋栋拔地而起光鲜亮丽的方盒子所覆盖 一个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2月28日 一位穿着上世纪流行风格子呢大衣的女士经过院墙
2月28日 一年轻女孩戴着口罩 端着手机 穿着印有文字的卫衣......
2月28日 成都的圆点 天府广场
路过无数次
在被按下暂停键的她 仿佛用厚重的时间 宣告着人类战胜历史上一次次磨难 那么多坚强不屈
却又分外动人
这场疫情给这些个自给自足的小产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打击
2月29日 一急于复工生活的人力车夫望着清冷的十字路口 郁闷无以言表
2月25日 久闭屋中的人们带着对新冠病毒的忧虑毅然神情饱满踏上了复工之路
一个一个这样的清晨 这些工薪族他们的目的是一份工作并开始着一天新的生活
武侯祠蜀汉英雄纪念园地是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其中诸多感人的历史事件 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2月28日 一老者在景区大门前看着闭园公告
午后的光刺破着这个沉寂的冬天
为阻止疫情扩散 武汉市规定封闭期间市民买菜需团购 18号起商超不再对个人开放 限时每户一人领取 远在武汉同学说现在菜价昂贵不说能买到把葱对她们来说都是奢侈品
2月23日 快递小哥在小区门口分拣货品时说这个冬天他的手套磨破了 可是湖北依然无法发货
在极速的时代里 每个人都像在和自己赛跑 而刚刚停止的一个月里 我们又会否有更多对快餐生活方式的反思
2月29日 一号线地铁站内一女子自信又快步地前行着 车窗映出的广告牌仿佛在提示着 昨日还未远去
2月28日 疫情降级后 一批新生代们在长椅上继续着往日的姿态
“低头族”的专注以致根本没注意到我的拍摄真怕一个时代高歌猛进 而忽视内在的培育 其代价往往是惨重的
2月23日 一位老者到市场中采购生活必需品 我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 但他眼神中分明难掩落寞
至2月24日 成都已连续五天0新增 防控形势虽依然严峻 乐观的成都市民却已迫不及待的想要解下口罩
2月23日 复工后小商超的老板幽默的将口罩戴到了头顶上 淡化了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灰色冬天
已近百岁的鹤鸣茶社是成都最老的茶馆之一 每日络绎不绝的人流 于此间泡上一碗盖碗茶 竹椅一靠 悠长茶香中飘散着地道老成都的味道
2月26日 太极拳赵老师正在晨练 鹤鸣茶社的喧嚣已随疫情封堵在其身后
窗外闪现着远处的灯火 封闭日子里晾晒的口罩如集体缄默般 沉思着
风来 摇摇晃晃 风去 多了一种忧伤的思绪
2020年初的庚子大灾 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
|
-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在我生活了十年的城市 那些生活的点滴总能不断触及我心灵 他们发生在当下 我却想把它留给未来
所谓岁月静好 不过是这些最平凡的身影挡在了疫情之前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 全国各地商业也开始经受着莫大的停业冲击
2月16日 一位年轻人在关闭的餐馆门口 一脸茫然
截至2月6日 官方公布全国累计确诊新冠感染者已超3万!
一位母亲背着孩子匆匆而过 而背上孩童却开着如花如蕾的笑眼
仿佛疫情已过 春暖花开
病毒的几何式漫延 N系防护口罩成了最紧缺物资
仍买不到口罩
2月14日 市场中一位老者戴起了上世纪的劳保用品纱布口罩 殊不知此口罩只防尘并不具防病毒功能
在疫情的战场中 虚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卑微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疫情数据分析发现 确诊病例中40~70岁年龄段占比超六成 而死亡主要集中在以老年人为主并有基础病史中
2月21日 一对老人带着对病毒的恐惧 显得有些木讷地穿过一个小街口
余生 不长 能一生牵手走下去 真是莫大的宽慰 趁现在 好好爱身边的人 你看那些在疫难中失去了亲人的 想回家跟他好好说话 都已经晚了
病毒无情 人间有情 在爱恨交织的灾难面前 总会涌现出大批的自愿者奔赴前线
2月11日 华西医院门口志愿者们主动担负起疫控初检的任务
截至2月11日 人们依然居家隔离中 一位挑担售卖草莓的中年男子依然在穿街走巷
没有穷过 你永远不知道底层人们生活的万般无奈 无力去苛责什么 因为大部分人为了谋生已经耗尽了 全部气力
2月18日 川军抗战纪念碑前 一男子正奔向前方
抗战时期 300多万川军出川进入各个战场 出兵数居全国之首 2020疫情爆发后 川内抽空了感染科呼吸科的精锐 1200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 同时政府民间同步行动 防疫物资 生鲜蔬菜等不断从“天府之国”运往“荆楚大地”
川人铭记5.12恩情 而大难面前 川军也
从不负国
2月2日 一女子踟蹰于应急搭设的分诊棚前 止步不前
那入口仿佛一个黑洞 就像我们不知这场疫情究竟让多少个不知名姓的家庭陷入噩梦般的深渊
预言也罢 谣言也罢 对于拥有好奇心的民众来说 真相才是全民防范的真正开始
2月19日 几位妇女正注视着医院门口的公告
至2月29日 空荡荡的地铁站依然只有督导员孤单的身影
继封城之后 各小区也相继进行封闭式管理 为缓解居民生活菜蔬困难 成都展开了片区由社区牵头送菜至小区门口的供应
2月6日 小区居民在家门口选购平价菜蔬
在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 往后余生 人 会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2月27日 华西医院发热门诊前慌张的人群
2月4日 成都一奢侈品商城前 空廖无人 只有门前几只卡通鼠还在欢庆着生肖年以及滚动播放的防疫宣传
若不是全城都静下来 就听不到地球上另一类生物的再次警告声 那些话语仿佛在告诉这世界
敬畏自然 否则 人最痛苦的一定是在绝望中渴求希望
2月15日 受疫情影响 空无一人的干料铺前 老板娘正关注着手机上的资讯
对新型肺炎的治疗中中西医更是相互博弈 目前还是没有特效药 现在治愈的病人都是通过人体的免疫力对抗病毒 所以专家呼吁除了对症治疗还得增强提高自身免疫力
2月21日 曾经一派繁华的商业区如今寂静如斯 一位年轻男子正在步行街上进行着跑步运动
当劫波渡尽 我们终会发现 拥有强大的健康力 才是生活的硬实力
2月11日 几位来自大山深处的凉山彝族小伙戴着口罩在成都街头
遵守规则 哪怕再严寒的冬季 总能给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本没有人是局外人
2月3日假期结束后 一些企业也正逐步开始复工
2月21日 几名年轻人披着晨光踏上了工作的路途
一个时代正在退回暗影中 或许当下就是分水岭 很有幸自己的镜头能够收录这非常时期影像 愿百姓安乐 山河无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