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花谷,春夏芦苇摇曳,白色的芦叶瑟瑟两岸是高约15米的断崖峭壁,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塞外景观。 一片葱绿可爱就穿梭在两岸峭壁断崖之间,谷内芦苇摇曳生姿,令人陶醉连连,心神宁静。芦花谷两侧大峡谷,峭壁高悬绵延十公里,风蚀地貌,土林景观,大峡谷与明代古长城日月相伴,西部荒原被雕琢成万千形态,奇妙无比,原始风韵,辽阔万里。峡谷之中,芦苇丛生,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们也是芦花谷清新空气功不可没的营造者。山谷漫步,惬意悠闲,山谷绵延美景尽收眼中,漠北广阔,令人惊叹!山谷周围独特的风蚀地貌,雅丹风情,壮美无限,无不体现大自然最精湛的雕琢技艺!沿着湖泊望去,山水两重,水岸长城,让我们不禁想起诗经秦风里绝美的形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水洞沟大峡谷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长约4公里的峡谷,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这又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土林”又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像。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有的宛如一对恋人,相亲相依;有的如夫妻相敬,双方对拜;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 也有的如怪狮猛兽,雄踞怒吼。总之琳琳总总,各具形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在峡谷的两边的崖壁上有明代将士修建的藏兵洞,它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军事智慧和聪明才智。
-
如果说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给云南造就了一个神奇的石林,而给贵州造就的就是这天下第一缝。这是上天对云贵高原这块土地最瑰丽的礼物,最无私的恩赐。那雄奇险峻、幽美壮阔的马岭河大峡谷就是最璀璨的明珠。
马岭河峡谷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东北4公里处,峡谷谷长74.8公里,谷宽50米至150米,谷深120米至280米,谷底低于地面200米,总面积344平方公里。
马岭河峡谷是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的集中表现,以地缝嶂谷、群瀑悬练、碳酸钙壁挂而著名。它的地貌结构与一般峡谷不同,实际上是一条地缝,有人说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正是这举世罕见地缝,造就了马岭河峡谷景区雄、奇、险、峻的景观。
为了早一点探访这个神奇的大峡谷,2月20日早上7点多我们就进入了景区大门,立马一份自然的宁静,渗透入心,清新的空气,直入肺腑。
沿石板曲径小路下行,走不多远,便闻水声哗哗,峭壁上飞流直下的一条条瀑布便扑入眼帘:似白练,如薄纱,像飞珠,若溅玉。顿时让我们心旷神怡,连忙操起相机咔嚓不停。
进入峡谷,但见两岸峭崖对峙,谷深流急,银瀑飞泻;滩险急流处,水石相搏、惊涛拍岸、震耳欲聋。崖画、千泉、万洞两岸悬挂,构成了"西南奇缝,天下奇观"之美景。
顺着台阶而下,还未进入谷底,一条如薄纱一样的瀑布从对面的崖壁上垂挂下来。因崖壁很高,瀑布很细,垂落的过程中,经风一吹,飘散开来,薄薄的、若断若续,恰似一块透明的柔纱在风中轻舞。
此时,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淡淡的几缕薄雾缠绵在瀑布旁边的树林上,仿佛也想即刻化成水珠,与瀑布一起迎风轻舞。
跨过双虹桥沿栈道下到谷底,又是另一番景色,举头望,天如线、桥似虹;只闻流水潺潺,间有鸟语花香……恍然间,像似来到了人间仙境一般。
漫步在这条深200-400多米的地缝底部,只见尖峭的峰峦赫然屏列,瀑布异彩纷呈,或气势磅礴,或柔似轻纱,像是有一种幽深的神秘气氛弥漫在山谷间。
身处谷底,抬头仰望,四周谷壁幽深陡峭、怪石嶙峋,瀑群凌空而降,飞珠溅玉,阳光下的道道彩虹,与深谷幽境相映,置之其中似人若仙……如此美景引得众多游客驻足拍照,大呼过瘾。
瀑布是马岭河峡谷的最大特色:一是峡谷两壁孕育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错落有致的钙化岩,构成了特有的岩石瀑布;层层悬挂着堆积的钙化石状如舞台上的幔布,又似一根根倒插的笋柱,在岩壁上构成了一幅幅立体的“琼楼玉宇”来。
二是景区中有大小瀑布百余条,其中:天星画廊1.7公里内有瀑布20余条,如万马咆哮瀑、珍珠瀑、间歇五叠瀑等,瀑高120~170米,瀑宽5~100米,壮如银河缺口,柔似袅袅娜娜;
最大的瀑布和山谷一样高,像一条白练从山顶飞泻下来,气势如虹,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小的瀑布只有一人高,水势也不大,就像一粒粒珍珠,从上面洒落下来,所以把它们称作“珍珠瀑布”。这些大大小小的瀑布挂在两壁陡峭的山崖上,错落有致,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三是有众多鲜为人知的水帘洞。整个景区峡谷深幽,栈道攀崖而行,曲曲折折,引人入胜,沿道而游,人在画中,画入眼底,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令人拍案叫绝。
飞泻白练似的瀑布,丰厚密集的钙化岩,参差披拂的藤蔓,这样美丽奇特的景观,也许只有在马岭河峡谷才能看到了。虽然这个季节水量还不够丰沛,但马岭河峡谷仍以谷深、峡险、流急、瀑布多而让我震撼和喜欢。
有道是"云奇石更奇,奇绝画难比。写奇唯有诗,诗在空山里"。的确,马岭河峡谷就是空山里的一首诗,让人难以忘怀。
|
|
-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据大清嘉庆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记》:因尧帝避暑而名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 。陶唐峪集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和优美奇异的自然风光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主要景点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观峰峡、一线天、擎天玉柱峰、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整个景区由尧帝行宫、五龙池、石门山水三个部分组成。陶唐峪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摩天岭海拔2300余米,因千年石龟雄踞山顶又名龟山。龟山之南为莲花山,再往南为霍山主峰老爷顶。陶唐峪的幽谷, 以一线天为典型景观,一线天位于石门后约200米处,悬崖壁立,谷成一隙,天成一线,寒气袭人。陶唐丽石,随处可见,花纹绚丽异常,令游人赞叹。莲花山顶上天然而成的莲花石、莲台座为最奇。
陶唐峪峰奇石丽, 瀑布优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山水合一,韵味无穷。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入峪溯流而进,向东北方可直上摩天岭之巅,此山海拔2350余米,陶唐峪 因千年石龟雄踞山顶又名龟山。从龟山沿山梁、穿密林南行,可至景区东南部的另一著名奇峰莲花山。再往南,霍山主峰老爷顶与莲花山隔谷相望。陶唐峪的水,源出深山密林、幽谷崖畔,仙女池瀑布、水帘洞、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瀑布等景观均可谓风格独具,天下无双。
陶唐峪的幽谷, 以一线天为典型景观,一线天位于石门后约200米处,窄谷两边悬崖壁立,似刀削斧劈,高不可攀,谷成一隙,天成一线,入谷寒气袭人,顿生幽僻深邃之感。陶唐丽石,随处可见,入峪口约百米便有一小潭,潭底河床石花纹优美,五色灿然。溪流入潭处的河床石上,一只飞禽,头南尾北,栩栩如生,其东有一石猴图像,水丰时入流嬉水,水瘦时岸边观望。尧宫之东谷底,溪中一块黑色大石,石上一头白色犀牛临涧饮水,活龙活现。五龙池池壁上的花纹绚丽异常,石门花纹中的二龙戏珠图,更令游人赞叹。莲花山顶上天然而成的莲花石、莲台座无愧惊世奇观。
-
夏塔大峡谷位于伊犁州昭苏县,坐落在夏台草原之上,从雪山流下的雪水,汇聚到特克斯河的支流夏塔河,雪山、清流、草原、峡谷,美不胜收,作为历史上沟通天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夏塔古道从峡谷中穿行,夏塔的蒙古语含义是“阶梯”,可以想象在此古道翻山越岭,应该是层层叠叠,极为险峻,如今的伊犁河谷地区,西汉时属于古乌孙国的属地,汉武帝为使乌孙国归顺,采取和亲政策,将刘细君以公主身份嫁于乌孙国王,据考证当时的和亲队伍,便从夏塔古道穿过天山山脉。而唐朝高僧玄奘据说也走过此道。
高山草甸,青草如茵,云杉林挺拔茂盛,远处的高山雪峰,便是木扎尔特冰川雪峰。
白云浮动,白雪皑皑,冰川雪峰直入天际。
夕阳下的雪峰,金光夕照,壮观之极!
峡谷中的草场,一片平坦,野花与绿草,生机盎然。
云如白纱,与山相迎,落日霞光下,更为壮丽。
一道彩虹挂在空中,毡包旁的摄影人,欣喜的感受着来自峡谷的热情。
高耸的雪峰,巍峨峻朗,与白云相接,气势夺人。
简易的木屋,炊烟升起,一个小孩自嬉自乐于草地上,很是可爱。
当地的孩童骑着小马,奔跑在草地花海之上,惬意无比。
云层缝隙处,倾泻而下的落日晖光,将后方的山峰,镀上了一片金黄。
当冰川与高山相遇,形成奇异的场景,见证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峡谷中的夏塔古道,通达天山南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高山险峻要道,关于玄奘西行取经,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有一段记载: ”国(跋禄迦国,今阿克苏范围)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吉尔吉斯的伊塞克湖)“。文中的凌山据说就是天山最高峰的托木尔峰,不过从字面理解,石碛是戈壁滩,那么凌山也可能指冰凌密布之山,在玄奘之前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两次都从木扎尔特冰川的夏塔古道经过。
如今的古道,已成游人感受冰川绝景的好去处。
从雪山冰川上融水而成的夏塔河,缓缓流淌,清澈甘冽,最终汇聚到特克斯河中。
一位妇人和小狗,在花海中,过着属于她们的静谧人生。
冰川雪峰的壮观,与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这一刻,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放飞的无人机也在饱拍此时的美景。
夕阳的五彩霞光,仿佛浓墨重彩,将冰川雪峰涂抹成一幅美丽的油画。
后记:夏塔大峡谷,木扎尔特冰川,以及夏塔古道,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汇,壮美的新疆,大美的伊犁,也以大自然的名义,真诚欢迎华夏各地摄影人的摄游之旅。点击欣赏《壮美新疆与大美伊犁》- 伊犁河马图记摄影展
|
|
-
2009年的9月,第一次云南之行,在丽江去香格里拉的途中,前往虎跳峡一览,从唐古拉山一路奔腾而来的金沙江,于两地交界处拐了一个急弯,东边是玉龙雪山,西边为哈巴雪山,江水穿过两座雪山之间,成为国内最深的大峡谷,因有一巨石在江心中,传闻猛虎可从巨石跳跃过江,所以称为虎跳峡。此峡分为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本篇图记中的图片拍于香格里拉段虎跳峡。
车行峭壁公路,往对岸望去,山腰处的栈道,在绝壁中蜿蜒延伸,这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段,由云南产茶的普洱市为起点,经过大理、丽江进入香格里拉,最后到拉萨,不知历代多少马帮们驮着货物,从这里走过他们的坚韧人生路。
峭壁旁开凿的公路,下方便是悬崖,沿途不时传来山顶落石的哗啦声,越往前行,可以看见江中堆积的大量石块,这是曾经山崩的结果,只见江水收窄,激流滚滚。
对岸一条沟壑,架起一桥,桥下江心,隐隐露出一黑点,这就是虎跳石了。
回望身后的高山,石块嶙峋,剥落的条状,随时可见小碎石落下,很是危险。
虎跳峡上游方向,金沙江围绕雪山转了一个陡圈,两岸高山,壁立千仞,很是壮观,右测山体曾经垮塌,光秃秃的峭壁,不见植被生长。
对岸的山上溪沟,蜿蜒曲折流下,沟底处建有一座桥梁,连接两旁隧洞中的通道。
低位的视角,明显可见上游的地势很高,江水明显水流湍急起来,前几日的雨水,夹杂着沙土,导致江水浑浊。对面的公路依稀可见。
回望来时路,为防止落石从山上滚落,公路侧坡都设置了防护网。
年年岁岁的丰水季,江水咆哮将峡岸岩石冲击的犬牙交错,瘦骨嶙峋。
清朝康乾年间的云南文人孙髯翁写过一首《金沙江》被刻在石碑上,全诗为:劈开蕃域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波摇日月苍藤细,沙走雷霆白昼昏;倒峡翻浪自今古,更从何处觅江源。
岸边一树,枝条探向江中,仿佛在向江水致意,欢迎从雪域高原一路而来的江水,而江水的欢腾,正还之以礼。
江面可看到暗礁露出,对岸的观景平台,一位游客正靠在栏杆上,观赏这峡江风光。
在此处收窄的江水遇到了高低错落的礁石,撞击奔流之下,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声如咆哮,水雾弥漫,令人汹涌澎湃。
此时的激流涌动,速度极快,拱起的部分就是虎跳石了,前仆后继的江水在此处,已经形成了一条游龙,更为奇绝。
对岸山崖上,有一座猛虎石雕,正在仰天长啸,其脚下的浪花滔天,相互挤压前行,正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浪前呼后拥,直奔而下,涛声震天,浪花此起彼伏,极为壮观。
游人们欢呼雀跃,摆着pose,留下难得的瞬间,此角度,可清晰看到虎跳石的轮廓,而愈往下游,坡度越降,前后冲击,大浪滔天。
更近的角度,江水漫过的虎跳石,露出了一小块尖头。
再看上游来水方向,平缓的水面,遇到了下降的河床,更可见水流之急,旁边游人纷纷摄此奇景。
虎跳石只露片影。
游人、摄影人在观景平台上,饱览绝景。
后记 : 第一次来到虎跳峡,便有缘看到到奔涌狂放的峡江壮景,不知几万年的自然造化,历经千载的茶马古道,大自然的伟力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在这里融为一体,令人感慨万千,此图记,简单记之,零碎不成篇,建议大家有机会去实地感受,才不枉华夏子民的幸运!
|
|
-
横亘新疆的天山山脉,因天山雪水,汇聚河流,河水的千万年冲刷,形成了众多奇绝壮观的峡谷,其中最让摄影人称颂的,便是安集海大峡谷和独山子大峡谷,相隔28公里,其中安集海大峡谷位于塔城的沙湾县,独山子峡谷位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地理位置距离克拉玛依150公里左右,与伊犁州奎屯市以奎屯河相隔,因此又称奎屯大峡谷。为改善天山南北交通,从64年开始,国家开始兴建天山公路,也就是独山子到库车的公路,到1983年全线扩建通车。两处峡谷恰好位于公路的一东一西。
安集海大峡谷。
雪后初融,残雪之下的沟壑,宛如传统水墨画中的景致!
云雾迷漫,几位摄影人,立于悬壁平台上,愈加显得峡谷的宏阔。
大峡谷两岸被水冲蚀,形成千林万壑的奇景,不同矿物的泥土,混杂一起,五彩交织,犹如大自然绘就的粗犷油画。
天山公路延着峭壁开凿,蜿蜒曲折,险峻异常,本身亦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见证着前辈筑路人的艰辛历程。
笔直的线条,竖与斜,依旧有顽强的植物附着。
大拐弯处的绝壁,棱角分明,尖锐的突起,与蜿蜒流动的河水,刚柔并济。
峡谷底部,俯视而瞰,一座公路拱桥,链接两岸,河床的皱褶,清晰可辨。
盘山公路,好似一条漂浮的衣带,卡车,客车,小汽车绕行其上。
两旁山脉,仿佛纷纷退让,形成中间大片的河谷,群山仍是白雪皑皑,而峡壁却是深褐黝黑,奎屯河水泛起白光,对比强烈。
岩体的石砾被雨水和风切削至河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继续着大峡谷的变化历程。
对面的山体,一级级的抬升,形成巨大的台阶平台,直至茫茫的雪山。
雪后的天山,群峰覆雪,好似蜡象奔驰。
近观平台,更为宏大,如果说天山与上天有关,那么此台便是仙人登天的台阶了。
这个角度的大拐弯,正是一条巨大的仙龟,畅饮河水。
两水相会,从天山深处一路流淌而来,合二为一,更为壮观。
黑色的路面,旁边是红色的石岩,凌空下视,河床淡灰淡蓝浅白交融,与对岸的蓝绿山体,形成五色杂陈之景。
阳光如金,洒向峡谷,上下中分,上部金黄艳彩,下部暗光内敛。
前方的邻峡谷上方,出现一面宽敞的平台,远方一座雪山高耸入云。
几近垂直的角度,仿佛是鸟儿的视角,全面展示了大峡谷的绝美。
新鲜画就的油画,红色的颜料被大自然之手乱笔涂抹,都印染浸出到旁边的山体。
白雾漂浮,金光耀岩,一位摄影人正对着美景,按下快门,留住此刻最美的瞬间。
整面的红褐,如一道红色的宫墙,屹立在雪山深处,护卫着天上宫殿。
白雾从峡谷间升腾而起,显得柔情万端。
极为平整的大平台,在蓝天白云下的皑皑雪山中,犹如天台一般。
红色峭壁,紫红相间,雪山连绵,白雾袭来,粉云为背景,又是一幅色彩浓郁的画卷。
日出之时,一带长云,如白色纱巾,围绕着前方的雪山周遭,牧羊人与他的羊群,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
平台上前视而望,雪山,长云,峡谷,在晨光下,眼前的景观,层次分明,壮美无比!
太阳初升,愈加明亮的霞光,照在峡谷岩石上,好像是金块般,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后记:大峡谷的风光,四季皆美,而在雪后,由于白雪的衬映,让五彩斑斓的峡谷,更添柔情万种,壮美的新疆,大美的伊犁,也以大自然的名义,真诚欢迎华夏各地摄影人的摄游之旅。点击欣赏《壮美新疆与大美伊犁》- 伊犁河马图记摄影展
|
|
-
美图、美文、游华夏
-
长江三峡是很多中国人铭记于心的一个文化地理圣地,我也不例外,历经几十年,自儿时起,陆陆续续从课文中、《话说长江》的纪录片里,报刊杂志内,以及历代诗人的诗文名篇中,三峡两岸的雄险,江水的奔腾磅礴,一直向往已久,记得三峡大坝截流时,因无缘一去,抱憾之极,2013年友人相邀宜昌三峡一游,得以初识峡江真面目。
三峡共分三处,从长江源头而来,自西向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成功,2006年全面建成,蓄水抬高水位后,位于四川和重庆境内的前两峡便成了高峡平湖,大坝下游的西陵峡虽总体影响不大,不过也非历史原貌,因为1988年竣工的葛洲坝早已抬高峡区的水位20米左右,此段江水在峡湾处形成宽阔的水面,犹如人工而成的湖泊。
从三峡人家景区的胡金滩码头,坐上游轮,开始了西陵峡段的灯影峡船游之旅。7月的长江汛期,江水浑浊,对岸高山如同屏障,护佑着母亲之河。对面是长江南岸,民房沿岸而建,峡区百姓枕水而居。细细观看高山群峰,发现右端山峰极似伟人半身雕像,特地拍下近景,建议侧倒观赏。
站在船上,向北岸而望,一座巨大的靴子出现在眼前,惟妙惟肖的造型,不禁让人叹服造物主的神奇,如果之前的伟人山峰在另一端休憩,那么此靴便是伟人刚刚脱下的了。
船向前方,宽阔的江面开始收窄,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应该是到了峡湾处,急转弯110度,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正是“长江三峡第一湾”的所在。前方的一艘货船只露出半个船身,一大片的白色房屋,楼房林立,这便是影响中国历史命运的一地“石牌村“,抗战时期的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当时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宜昌陷落,长江南岸的石牌就成为拱卫重庆的第一道屏障,成为必争之地。
这边是石牌村的所在,两山豁口之间,抗战时期水位还要低20米,占据峭壁峰间,果然是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给中国人带来屈辱的战火早已熄灭,江面前方的几艘船停之处,一个白色的方尖便是石牌抗战纪念碑,在江水的陪伴下,纪念着奋战的将士们,让我们回到那段历史,缅怀先辈的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壮烈,以一万余人的伤亡,让日军伤亡2万5千余人。当弹药用尽时,以大无畏的勇气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惨烈的胜利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血性,让日军止步于石牌,保住了重庆。其中当时的陆军11师师长胡琏决战前的祭天誓词感天动地!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江水悠悠,时光入水,奔流不息,如今和平的年代,更要抚今追昔,自强自立,方不会再招致外侮,让国人生灵涂炭。
此段峰峦,石牌之名便因此而来,中间山峰的一处亭子,下方是一大块石壁,其单独成片耸立,高40米,宽13米,厚4米,号称中华第一神牌,为千百年来行船江上的百姓保驾护航。尤为奇妙的是石牌后面的几个石峰,正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造型,在夕阳下,影子如同皮影戏中一般,历史上当地百姓就称之为灯影峡。因在船上,隔的较远,未见全貌了,实在遗憾。
历代诗人,写过很多美丽的诗句,其中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峭壁中的廊桥栈道,险峻无比,如行走其上,观江上奔流,移步即景,美不胜收矣!
此处是三峡人家景区入口处,是龙进溪水与长江水的交汇处,几艘古船,古意盎然,自此,灯影峡的游览便结束了,三峡人家将单独成篇一记。
|
|